在加密世界的浪潮中,Mable Jiang的经历堪称独特。从艺术史专业背景到投身区块链投资,她的职业轨迹展现了跨界思维的巨大潜力。作为知名投资人与建设者,她深度参与加密项目与消费品牌早期投资,并以长期主义视角坚守行业。
本期内容将带你深入探讨她的投资理念、职业选择与市场洞察,为你在Web3领域的探索提供宝贵参考。
个人背景与职业转型
Mable Jiang的教育背景出乎许多人意料——她大学主修艺术史专业。这一人文领域的训练却为她后续的投资生涯奠定了独特基础。艺术史研究培养了她对文化脉络、历史周期和审美演变的敏感度,这些能力在分析新兴技术趋势时展现出意想不到的价值。
毕业后,她最初加入投行领域,转向金融行业。这一转型为她提供了理解资本市场运作机制的一手经验。2017年,她正式进入加密行业,开始从零开始研究项目白皮书。回顾那段时期,她认为那是打基础的绝佳阶段,为后续的深度参与做好了充分准备。
投资方法论与市场洞察
Mable的投资方法建立在长期论点(Thesis)基础上,而非追逐市场热点。她强调基于深入研究的项目筛选,反思过去对用户驱动型项目的偏好,转而更关注底层协议的价值潜力。
关于英语能力带来的优势,她谈到东西方信息不对称曾经带来的投资机会,以及基金对Solana的持续布局。她透露自己在BN上线后第一年在1-10美元区间购买了SOL,并感慨当年许多公链项目的估值水平。
内容创作与个人品牌建设
Mable较早开始使用Twitter,并高度重视写作与个人IP的价值。她喜欢创作内容,并坚持通过播客和文章输出观点。这种持续的内容创作不仅建立了她的行业影响力,也深化了她对领域的理解。
她主持的播客《HODLong后浪》已成为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声音媒体,为听众提供了深度思考的市场视角。内容创作在她看来不仅是传播观点的方式,更是整理思路、连接志同道合者的有效途径。
建设者视角与创业思考
离开VC后,Mable选择直接参与项目建设。她将自己描述为一个热爱学习的人,工作风格更接近雷军式的实践型建设者。她认为,成为顶级创业者需要学习各个交汇领域的知识,理解各行业的技术进步轨迹,才能做出更好的产品形态判断。
她强调人不应该自我设限,跨领域的学习和思考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突破。这种开放心态使她在快速变化的加密领域保持前瞻性和适应性。
市场周期与未来展望
谈到当前市场状况,Mable指出加密市场缺乏破圈叙事(如之前的DeFi、NFT浪潮),预测2026年可能迎来真正牛市,但这需要等待生产范式的根本性变革。
她最近关注信息检索和分发领域,深入研究社交相关项目,目前仍处于理论形成阶段。她明显感受到身边的创业者更加长期主义,这可能是市场成熟的表现。
关于Consumer AI的发展,她表示成为真正的建设者后,会更多思考底层技术,追求更激进的创新。👉 获取更多市场分析工具
公链竞争与生态发展
对于新出现的L1和L2项目,以及Solana的挑战者,Mable分享了她的见解。她讨论了应用链的发展趋势,以及以太坊的核心价值所在。
对现阶段Solana生态,她提供了中美不同视角的观察,认为混乱和冗余是系统有活力和健康状态的特征。这种多样性正是创新萌芽的肥沃土壤。
常见问题
Q: 没有技术背景如何进入加密投资领域?
A: Mable自身的艺术史背景证明了技术背景并非必需。关键在于保持持续学习的心态,从基础概念开始逐步构建知识体系,并找到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分析框架。
Q: 个人投资者应该如何制定投资策略?
A: 建议基于长期价值论点而非短期市场热点进行投资决策。深入理解项目基本面,保持耐心,避免追逐炒作,并始终坚持“Do Your Own Research”的原则。
Q: 如何判断公链项目的长期潜力?
A: 需要评估项目的技术创新性、开发者社区活跃度、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治理机制合理性。同时要考虑市场定位差异化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Q: 内容创作对投资能力有何帮助?
A: 内容创作过程本身就是深化理解的方式。通过写作和分享,可以梳理思路、接收反馈、建立连接,从而形成更全面的行业认知和投资判断力。
Q: 熊市期间应该重点关注什么?
A: 熊市是积累知识和布局的良机。关注基础技术的发展、团队建设、社区培育,以及那些在困难时期仍在坚持创新的项目。👉 探索长期投资策略
Q: 跨领域背景如何帮助区块链投资?
A: 跨领域背景提供多样化的思维模式和分析工具,能够帮助发现不同领域间的连接点,识别出单一领域专家可能忽略的机会和风险模式。
长期主义不是在顺境时的口号,而是在逆境中的行动准则。在加密世界的牌桌上,真正的价值创造者关注的是长期趋势和根本性创新,而非短期价格波动。